手机版 欢迎访问淘货源(www.taohuo123.com)网站
吴文致,永定条丝烟的最后一位匠人 数字报_电子版_闽西新闻网
无标题 数字报_电子版_闽西新闻网
图为吴文致老人
□王松基 文/图
吴文致,现年84岁,永定区湖雷镇石坑村人。少年时跟随其父吴如陵走广东、闯漳州,在条丝烟手工作坊(当地称“烟棚”)旁边长大,耳濡目染,学得了一手条丝烟加工的技艺,且目击条丝烟渭渭走向衰落的历程。
近日,我便携带一小盒“金骏眉”找到吴文致老人泡茶去,闲聊陈年旧事。最能激起他兴致的话题便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些年在“烟棚”生活的日子……
曾经辉煌一时的“条丝烟”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吴文致深情回忆。
撕烟骨。从烟农手上收购来一捆捆的晒烟堆满了整个仓库。解包的烟叶翻倒在大门坪,一帮老妇人要撕去每片烟叶的大筋脉,尔后曝晒、扬尘,用竹片敲碎。这邦老妇人抬起大竹筛,把敲打过的叶子筛去杂质和尘埃,重复三次。
喷水淋油。洁净的烟叶便可集中起来了,一边喷温水,一边淋花生油,均匀翻动,充分拌和,烟叶便变得柔软起来,进而即可装箱。把烟叶装入半人高的木箱,均匀铺平,充分压实。
开烟板。次日,开箱取出压实了的烟板,用弯口的重约10斤的大烟刀,握住粗大的木柄,操持着烟刀把烟板切成约5寸大的条状烟块。
压烟块。把这些条状烟块送到绞架上,叠起到人头高,用五根大苎索间开绑定,然后扳压绞棍挤压这堆烟块,绞架底槽发出“吱吱”声,乌黑的油滴了出来,这堆烟块也只有齐膝高了。室内散发出一缕缕幽幽的清香。
磨刨烟刀。刨烟架上放置着粗、中、幼三块约4寸大的磨刀石,工匠手持八九寸长的刨烟刀依次在这三种刀石上研磨,其时肢体的动作大幅度来回摆动,俨然是一场优美的体操表演。可是其劳动强度非常大,把高级钢板磨出刀锋来,其精细度确实超乎想象——刀刃的锋利度能达到“被风吹过刀锋的纸片即断”的程度。制造烟刀的是高陂镇西陂村的老字号,文致老人忘了牌号,但他说,他望着那刀锋就叫人不寒而栗。
刨烟。挤压好的烟板块被放置在刨床的架子上,磨好的烟刀装入了烟刨,就可开始刨烟丝了!工匠双手握住刨耳轻快且熟练地向夹板上的烟块有节奏地刨取烟丝,待烟丝装满了刨膛,工匠左手四指并拢,只一铲就把一垛金灿灿的烟丝放置到旁边的茶盘里去了。
包装。按每包10小两(旧时1斤是16小两)把烟丝用土纸包装好,然后装入竹篓。竹篓底部和四周先垫层白叶,一包包烟丝层层叠好,50包一篓,面上仍要覆盖白叶,最后用绳索绑实。把包装好的烟篓搬进烤橱堆放妥当后,取来峰市副榜炉往炉膛架好木炭生起火,放入烤橱,关闭橱门,把条丝烟篓做最后一次烘干处理。翌晨,搬到成品仓库去,等待发货。
工匠生产的烟丝有两种,一种是供水烟壶吸用的条丝烟,另一种是供烟斗吸用的旱烟。旱烟的加工制作,在撕去烟骨后无须打碎即可打包上板刨制。
吴文致老人说,其父吴如陵幼小时跟随祖父在广东大埔县百侯从事烟丝经营。1949—1951年在福建漳州自己开业,因当时条丝烟日渐衰落,只好回到老家湖雷石坑星奎楼继续开棚。本村子的吴鲁芹和吴怀邦曾被聘为技工师傅,吴重义则做包装帮手。直到1956年随着烤烟种植技术的引入,湖雷晒烟前景日见式微。其时正是“公私合营”时期,地方政府在湖雷开办了“地方国营永定烟丝厂”,把湖雷增瑞村和罗陂村的烟丝作坊全部集中到石坑来统一经营管理。厂长是阙香兰,会计是张祺源,出纳是吴如陵。股东还有增瑞村的阙维瑞和沈××、罗陂渡头的张新魁等。到了1959年厂址搬到了湖雷集镇的新街,后又迁往县城东门大丘段,1961年迁到城关南门,即后来的“永定卷烟厂”。吴如陵于1963年因年迈告老还乡,而吴文致则于1958年转入永定县医药公司担任炊事员……
淘货源是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下一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宽带货源信息门户网站,它以互联网方式向广大网店掌柜提供服装、饰品、箱包鞋帽、家居用品等网店代理货源信息。这些网站定位于专业的互动交流网站,以无限有线网络数字媒体为最终发展目标,致力于给广大的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最丰富精彩的货源信息内容、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1 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90248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