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淘货源(www.taohuo123.com)网站
在上世纪90年代,国民平均工资只有三五百块钱的时候,就能为国家创收利税1400亿。一代烟王褚时健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又为何在人生最巅峰的时期深陷囹圄,遭受牢狱之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74岁的他二次创业,成为马云和王石等大佬都钦佩的企业家?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褚老的传奇一生。
一
初露锋芒
1927年,即将过年的一个黎明,褚时健在云南一个叫做矣则的小山村里降生。褚时健的到来,对于已经夭折了两个儿子的褚父褚母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也许是为了好养活,爷爷给他取了一个很乡村化的名字——石柱。可能,老爷子当初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将来,这个孩子真的会像一颗顶天立地的擎天之柱一样,傲立在这天地之间。
矣则是彝族语,意思是小小的意思。正如语意一般,这个小村庄小的可怜,从村头跑到村尾也不过几口水烟的工夫。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小村落的旁边,却出现过一位震惊世界的红顶商人——王炽。他创建的“天顺祥”和“同庆丰”两个商号,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素有“钱王”之称。
英国的《泰晤士报》曾评选出20世纪十大首富,王炽排名第四。他多次帮助清廷渡过财政危机。李鸿章曾称赞他:“犹如清廷之国库。”王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一品红顶商人,其影响力远超清末巨商胡雪岩。
也许,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文化底蕴熏陶下,褚时健从小就非常仗义。因为生活环境贫苦,村里很多家庭都吃不饱,褚时健每次出去抓鱼的时候,都会把多余的鱼虾分给大家。甚至,有时候还会拿钱接济村里的人。
1943年,褚时健的父亲褚时运过世。生活的重担压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作为家中的长子,十五岁的褚时健不忍母亲操劳,便到祖传的酒坊学习酿酒。说是酒坊,其实就是一间房和一个灶,还有几口发酵用得大瓦缸。
褚时健学习酿酒,主要是为了帮母亲分担经济压力。所以,在卖酒这件事上,他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每次在集市卖完酒之后,他都会做一个详细的统计,在下次来的时候,就会故意带得比预计销量少一些。
他的理由是,“东西少,大家喜欢抢一抢,这样卖得快,下次人家还等着我的酒。”可能,这就是国内最早的饥饿营销吧?而酒卖到最后,质量就会稍差一些,于是褚时健就打折处理。这样大家都夸他价格公道,落得了个好名声,下次好继续来买他的酒。
随着褚时健的小生意越来越红火,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这是褚时健第一次展露出自己的商业天赋,而此时他还叫褚时俄。后来,因为喜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所以,才改名字为褚时健。而他的一生,也确实在坚定不移的践行着这句话。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将来会成为鼎鼎大名的“亚洲烟王”,为国家创下高达1400亿的高额利税。
二
满门忠烈
1944年,16岁的褚时健跟着堂兄褚时俊去昆明读书。在他眼里,堂哥和他的那些同学都是了不起的人。不仅学习好,还每天忧国忧民,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让褚时健的思想境界,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升华。就是在这个时候,褚时健学会了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由此,将名字从褚时俄改成了褚时健。跟随着表哥,在西南地区轰轰烈烈的干出了一番大事。
1948年,褚时健参加了游击队。因为从小跟父亲学习打猎,褚时健对枪并不陌生,很快便成为支队里有名的神枪手。后来,游击队被国家收编,褚时健正式成为一名军人。而他们三兄弟也都各自表现优异,褚时健和堂兄褚时仁更是成为了连队指导员。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堂兄褚时仁却是兄弟几人中,第一个牺牲的。
那天他们刚刚打了胜仗,老百姓送来猪肉庆贺。可是,刚分完猪肉,国民军的枪声就响了起来。而堂兄褚时仁正在闹疟疾,撤退的时候,没有跟上大部队,倒在了撤退的路上。而堂弟褚时杰,则是在云南解放以后,跟随部队前往西藏的时候,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1950年7月,正在组织征粮的褚时健惊闻噩耗,亲弟弟褚时候牺牲了。在褚时健离家之后,一直都是弟弟褚时候帮着母亲照顾家里,替他这个大哥扛起了家里的责任。这时候,得到弟弟牺牲的消息,褚时健悲恸不已,母亲更是承受不住。弟弟牺牲没几个月,只有47岁的褚母,便因为腿上的毒疮,不治而逝。
母亲的去世对褚时健的打击很大。这个时候,他才刚刚23岁,没有成家。年幼丧父,青年丧母,家里的一切都要靠他顶着。从这个时候开始,褚时健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将弟弟褚世佐和妹妹褚时英带在身边。只是,厄运还远远没有结束。没过多久,褚时杰牺牲的消息再次传来,褚家又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三
伉俪情深
1952年,褚时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任命为华宁县盘溪区的区长。两年后,褚时健作为地区领导,到呈贡县检查文教工作。一个叫做“马静芬”的名字映入眼帘,被当地学校领导形容成一个最不听话、最不守规矩的女老师。褚时健怀揣着好奇的心思,调来马静芬的档案,想要看看这位女老师究竟有多“坏”。
可是,打开档案一看,褚时健不仅没有看都马静芬“坏”的痕迹,反而被这位女老师精简凝练的自我介绍吸引,迫切的想要见一见,这个校领导们嘴里最不守规矩的女老师。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见竟成就了一段伉俪情深的佳话。
两人相处了一年,互相觉得还不错,就领证结婚了。当时的婚礼很简陋,没有花车礼服,只有十块钱的糖块。而褚时健在工作上是一个拼命三郎,一旦忙起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两个人刚刚结婚三天,就因为褚时健外出没有打招呼吵了一架。在以后的日子里,马静芬没少因为这种事情跟褚时健吵架。但是,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与他们接下来将要面对的事情相比,简直不堪一提。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时任人事科科长的褚时健,负责整个玉溪的干部任免和困难补助。一位姓冯的行署专员找到褚时健,明里暗里的示意他将自己的名字加到补助名单上。但是,专员当时的工资并不低,根本够不上补助标准,褚时健也就没有同意。
然而,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件事让这位专员对自己的怨念之深,竟然可以让他直接找到当时的地委副书记,以辞职为要挟将褚时健划为“右派”。褚时健拿着通知书百感交集,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被下放到红光农场。而这一去,让他迎来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几次都险些把命丢在那里。
褚时健刚到红光农场没几天,就得了疟疾。加上工厂的生活环境艰苦,只能顺在四面通风的工棚里,褚时健感觉自己当时几乎都快要死了,嘴里和鼻子里都在往外淌血。而他又是顶着“右派”的帽子被下放到这里,大家谁也不敢与他有过多的牵扯。好在当时红光农场的医生罗载兴是褚时健的老熟人,在得知褚时健的情况后,送了他一枚自己珍藏多年的进口特效药,才让褚时健挺过了这一关。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好,很多人都吃不饱饭,作为犯了“错误”的人,褚时健等人就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了。为了改善生活,褚时健就跟农场的领导申请,将砍甘蔗剩下的残渣收集起来制成糖,也好跟当地的村民换些吃的东西。领导们知道褚时健在生活上是把好手,也就对他睁一眼闭一只眼了。就这样,农场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但也仅仅是让他们能够有口吃的而已!
此时的褚时健,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制糖的手艺,在不久的将来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开启他一代商业鬼才的传奇人生。
褚时健在红光农场的生活并不好,而妻子马静芬在昆明日子也不好过。作为“右派分子”的妻子,她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人指点,倍感压力。没过多久,便不堪压力,辞职回到了老家昆明。
当时,很多被打成“右派”的人,为了不耽误妻子和孩子,都选择了和妻子离婚。但是,马静芬却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反而是在和母亲商量之后,义无反顾的奔向了红光农场,与他一起携手渡过了艰苦岁月。
四
商业鬼才
1961年,褚时健终于迎来了“摘帽”政策,时任新平县委书记的老朋友普朝柱,神情把普朝柱调到了新平县的畜牧场当副厂长。虽然工资从22块8涨到了30元,妻子马静芬也能再次从事教育工作。
后来,国家取消畜牧场,褚时健又被调到了堵岭农场,这里的状况比畜牧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没过多久,便和附近的沙漠农场合并了。而褚时健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普朝柱找到褚时健,问他:“是想继续搞农场,还是换个单位?”
褚时健说出了那句他憋了很久的话,“去个稳定的地方吧,让姑娘好好读个书。”
于是,褚时健就这样来到了那个,彻底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地方——曼蚌糖厂。就是在这里,褚时健的商业天赋被彻底挖掘出来,为他将来入职创收利税1400亿的玉溪卷烟厂,打下坚实基础。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到曼蚌糖厂走马上任,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糖厂连年亏损的财政赤字扭亏为盈。于是,到了厂里的第二天,他便下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考察,找出糖厂亏损的原因,并制定出一些列的改革措施。而他的改革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到厂仅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为糖厂创造纯利11.7万元。
这个消息,无论是对于厂里的工人,还是新平县政府都是非常振奋的。但是,这里面的艰辛只有褚时健和马静芬夫妇才知道。褚时健对工作付诸了全部的精力,以至于一次考察的时候,在榨糖机旁中暑。
而当时怀着孕的马静芬,又特别希望得到褚时健的关心。可是,看着丈夫越来越黑瘦,她一次次把已经到了嘴边的怨言咽了回去。直到孩子即将临盆的时候,她才将所有怨言爆发出来。可是得到的却是褚时健极其厌烦的回答。
“哎呀,生个娃娃有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农民背着柴在山上也能把娃生了,小孩放衣兜里就带回来了。”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马静芬,于是便没和褚时健打招呼,自己回昆明生孩子去了。她本以为褚时健不会来昆明陪自己,但是没想到褚时健还是及时出现在医院。这也让马静芬心中的火气消减了不少。
可是,才待了没几天,孩子出生仅一周,褚时健就要回厂里去。马静芬赌气说:“你回吧,我等儿子满月了再回。”
而褚时健此时却闷声回了句,“那到时候你自己回去,我没时间来接你。”
听了丈夫的话,马静芬只好收拾东西,跟着褚时健回到新平。回到新平的时候,马静芬的全身都肿了,产妇的敏感和脆弱,让这些情节几乎成了心结,每每想起都忍不住要抱怨褚时健几句。
褚时健是个工作狂人,每天扎根在糖厂里,整天想的都是技术改革和设备改造,仅用了三年便将糖厂的利润提升到40万。后来,他又带着工人们研究副业,酿酒、造纸。工人们的生活稳定,福利待遇得到改善,厂里的效益显著提升。可是,由于“右派”的帽子,还没有彻底摘掉,褚时健的工资只有30块。但是,到了1979年他们离开糖厂的时候,手里已经有2800元的存款。
可能大家对于那时候的2800块没有一个概念。这样说吧,当时的米是8分钱一斤,在一些县级小城3000块钱可以买一栋不大的两层楼房。而褚时健,也终于在这一年得到了平反,彻底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国家改革开放,开始重视经济建设,褚时健在糖厂的表现有目共睹,立刻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他的人生也开始向一个新的转折点迈进——玉溪卷烟厂。
五
烟王沉浮
褚时健在去玉溪卷烟厂之前,就知道这里的工作会很难开展。于是,在上任前,便老早跑到地委书记胡良恕那边要了一把尚方宝剑。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管任何人跑到地委告状、请愿、上访闹事都一律驳回。胡良恕一口答应,这让褚时健有了在玉溪卷烟厂大干一番的信心。
可是,褚时健还是小看了玉溪卷烟厂的问题。他作为一名空降厂长,到厂里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一记下马威。厂里给他们一家人安排了一个又小又破的员工宿舍,员工们都在背后议论纷纷。妻子马静芬听到后非常恼火,褚时健就找到了厂里的负责人,一家人被换到了之前厂长留下的宿舍。
住宿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厂里的状况却混乱不堪。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派系林立。大多数工人都是消极怠工,反而一些积极干活的员工,却遭到嘲弄“憨傻”。甚至,烟散了一地都没人收拾,车间里都是鸡鸭乱舞。而产品质量和生产设备,更是一塌糊涂。
让褚时健最记忆犹新的是,他带着厂里销量最好的红梅烟,去参加评吸会。却遭到了一致差评,这让做惯了精良产品的他,在自尊心上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他决不允许自己经手的产品,受到如此恶评!
然而,就在褚时健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场时,厂里的党委书记却在暗中收集他的黑料,准备去地委告他的黑状。褚时健有尚方宝剑在手,自然也不会惯着他。直接在地委放下狠话,“他干,我走。要我干,他必须走。”
结果不言而喻,褚时健在这次争斗中取得了胜利,他终于可以放心的进行体制改革了。而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刚进厂的那一幕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很多员工的宿舍又小又窄,甚至还有两家人住在一间宿舍的情况,员工的生活非常不方便。于是,褚时健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
后来,他回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厂里一直在盖房子,争取让大家住的舒服些。”
褚时健在任时期,就为职工盖了5000多套房子,离开的时候,集团账面上还有28亿元是专门用作员工住宿改善的费用。到现在,玉溪市红塔区的大部分高档小区,还都是烟草的物业。
解决了住房问题,紧接着就是伙食问题。员工的吃住都解决了,褚时健终于可以着手于生产,从机械到技术再到烟草质量,褚时健制定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改革措施。
到了1991年,玉溪卷烟厂的红塔山创造利税25.5亿,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到了1993年的时候,利税更是高达45亿,创汇1.5亿美元。国家统计局做过一次香烟市场调查,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阿诗玛和红梅勇夺三甲。红塔山的销量更是力压所有国产香烟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80%,就连8块钱一盒的万宝路都卖不过9元一盒的红塔山。
在90年代,红塔山风靡全国,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在某一段时间,红塔山甚至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谁去找领导办事,那么兜里一定会装着一盒红塔山。如果没有,那么……结果就五味杂陈了。
1993年,国家放开烟草销售权政策,褚时健开始大刀阔斧的拓展商业版图,成立红塔集团。之后,他又修高速、建水电站、投资银行,在任17年创造利税991亿元。褚时健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来乍到的黑小子,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知名企业领导者。
但是,在外界眼中风光无限的“亚洲烟王”,在玉溪卷烟厂工作17年,领到的工资也才不到80万元,平均每年只有4.7万。红塔集团的商业布局在快速扩大,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潜伏。而他唯一的女儿褚映群,也在这场危机中永远的离开了他。
六
一橙难求
1995年,时值59岁的褚时健,还有一年就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3月份的一封举报信,竟会让他这个“亚洲烟王”晚节不保。
先是5月份小姨子和小舅子被带走,随后8月份女儿褚映群也被调查。最后,连妻子马静芬也在9月份被带走。而褚时健,此时正在国外出差,途径香港的时候,朋友们劝他不要回去,但是褚时健却婉言拒绝了。因为他的家在那里,媳妇孩子都在那里,他放心不下。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根本不怕查。
但是,他显然小看了这次事件。刚刚回到家,就被控制起来,吃住都有人陪同看守。而他之前与同事私吞公款的事情也被揭露出来,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女儿褚映群也在狱中自杀。一时间,负面新闻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代商业巨擘就此陨落。
不过,褚时健虽然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在服刑期间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也经常有以前工作上的老朋友来看他。一些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更是在离开的时候,会偷偷给他留下一些钱财。当时褚时健也没在意,但是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钱加在一起,竟然已经有了一百多万。再想想自己被抓的原因,褚时健不免感觉有些嘲弄。
后来,因为在监狱中表现好,褚时健于2001年被减刑为17年,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了希望。弟弟褚世佐带着侄子来看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橙子。褚时健尝了一个,感觉口感很好,当即建议弟弟大量种植,如果资金不够自己还可以支持,算兄弟俩一起做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投资将会让他登上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巅峰。同年5月份,因为病危被保外就医,他终于得以和妻子马静芬团聚。也正是这次保外就医,直接将他送到了命运的下一站。
2003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再次获得减刑;2004年获准假释,终于可以走出那座昏暗的牢笼。褚时健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就来到弟弟的橙林,发现只有三十亩,这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预期。于是,他决定借钱投资将橙林扩大。
这时的褚时健已经76岁,但他除了身体上的老龄化以外,整个人看起来丝毫不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出走半生,归来他依旧是那个热血澎湃的少年。不过,没多久他就发现弟弟的经营理念和自己有着严重的分歧,而且还是不可协调的那种。于是,兄弟俩在2002年10月,将1500亩地平分,也不管有没有投资,一人一半。而且,褚时健在狱中取的品牌名“高原王子”,也让弟弟拿走了。
对于种橙子,褚时健保持着一贯的高标准,表示要做就做最好的。而他种橙子的第一件事,还是改革。没错,这就是褚时健做企业的一贯作风,从不沉浸在过去的观念里面,一直要革新。
2002年,褚时健的金泰果品公司成立,对于农民出身的褚时健来说,种地是最简单的事情,再加上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即便是这么大的果园也没有难倒他。只是,让他苦恼的是水源,因为这片山地在以前都是靠天吃饭的,根本没有固定的水源。
但是种水果,没有水怎么可能长好果子呢?于是,褚时健就决定建设管道,将南恩瀑布的水源引过来。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在2003年来探望褚时健的时候,看到他正蹲在地上与铺设水管的工人讨价还价,果苗才一尺多高。他不明白,褚时健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费周章的折腾。
王石问:“什么时候能挂上果?”
褚时健两眼放光:“四五年后。”
王石默默的算了一下,那时候褚时健都八十了。但是,从他此刻眼中的神采里可以看出,这个76岁的老人,对八十岁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很难想想,这是出于对生活的何种热情和韧性。
水源解决了,果也长出来了,但是销售又成了一大难题。开始,还能靠着人情撑一撑,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啊。后来,在外孙女圆圆夫妇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一条完整的配送链,大大提升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加上他们的橙子质量高,很快便打开了销路。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让“褚橙”火便全国的是2012年一个叫做本来生活网的电商平台,创始人喻华峰是做传媒的出身。褚橙在云南本地的爆火,立刻让他看到了里面的无限商机。毕竟,“褚橙”背后站着的褚时健这样一位传奇企业家,噱头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两人一拍即合,经过喻华峰的包装,褚橙快速爆火。20吨,仅用三天就一抢而光。喻华峰又订了180吨,仅用十天便卖光,然后他又追加1200吨,没过多久又卖光了,真正达到了一橙难求的地步。这让喻华峰对“褚橙”越来越有信心,第二年直接就定了1200吨,褚橙终于从昆明走向了全国。国家也专门扶持打造了褚橙庄园,加上褚时健的传奇性,褚橙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励志橙”。
2019年3月,91岁高龄的褚时健,在家乡玉溪去世。他的一生是坎坷的,风光过也落寞过。但是,每次跌入低谷,他都能做到触底反弹。他的褚橙和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或许,就像喻华峰的报道中所说那样,“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
致敬褚老,您是每一位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谁也不知道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考验,但是我能做的只有紧咬牙关,砥砺前行。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褚时健,但挺过风雨必将迎来彩虹。希望正处于人生低潮的你,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多一些面对生活的勇气。
淘货源是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下一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宽带货源信息门户网站,它以互联网方式向广大网店掌柜提供服装、饰品、箱包鞋帽、家居用品等网店代理货源信息。这些网站定位于专业的互动交流网站,以无限有线网络数字媒体为最终发展目标,致力于给广大的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最丰富精彩的货源信息内容、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1 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90248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