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淘货源(www.taohuo123.com)网站
201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和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结果揭晓,从福建云霄土楼走出的林炉生榜上有名,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林炉生,80后,福州美和公益理事长、云霄县“好厝边”计划发起人。
他先后创办3家社会公益机构,开展“打工子弟教育”“自然教育”“乡村教育”及“乡村振兴发展”等项目。他曾负责正荣公益基金会福建“禾平台”项目,3年间成功孵化了4家公益组织,支持了“彩虹花小额教师基金”等30多个公益项目。
2015年,林炉生在其家乡云霄县内龙村发起“好厝边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家乡从“问题村”转变为“乡村振兴试点村”。
2018年,他实施了“大地之子”和“姐妹乡伴”项目,帮助了35个村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和基层妇女组织。
打开林炉生的青春版图,仿佛就是在注解他“向上向善”的行动轨迹:北上求学—留京工作—离京返乡—公益创业—再度北上深造—扎根乡土。离开北京,回到福建,林炉生热忱地投身乡村建设,他本人称之为“离开北上广,重建桃花源”。如今,林炉生从事公益事业前后有17年了,公益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福建云霄土楼里走向全国的公益人
9岁以前,林炉生就生活在云霄的土楼里。林炉生住过的“陶淑楼”,是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内龙村最大的一座环形土楼。
在他的印象中,土楼冬暖夏凉,三十多户人家住在一起,人情味十足;楼前有个月牙形池塘,一到夏天,孩子们就成群结队跳进水里嬉戏。
村里老人说,“陶淑”是“逃宿”的谐音,因为南宋末代皇帝曾避难于此。传说虽不可考,但陶淑楼无疑是个岁月的传奇,几乎所有的福建土楼都是传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条件的人家陆续搬离陶淑楼,林炉生家也住上了新盖的楼房。很多土楼已经破落、冷清……
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时名声大噪;然而综合考虑位置、规模、代表性等因素后入选“世遗”并受到保护的土楼仅46座,在福建地区的3000余座土楼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一部分土楼得到了商业开发,但还有许多土楼和陶淑楼类似,缺乏修缮保护资金,面临破败和坍塌的风险。”林炉生说。
这种情况下,公益可以代替商业发挥作用了。2015年底,林炉生在家乡发起“好厝边”计划,从“陶淑楼”入手,推进乡村的居住环境改造。起初村民们并不相信这个去北京读书却“不当官”的书生,“又不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哪来的钱给别人修屋子?”
其实,那时的林炉生已经从事公益近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他跟着社团到各地乡村支教、调研,留校工作一年后就辞去了后勤部门的稳定工作,创办公益机构“农民之子”,致力于流动儿童教育。2010年,他又创建燕山学堂,实践自然教育和生态家园。
公益是筹钱,更是唤醒人们内心“向上向善”的种子
2014年,“逃离北上广”还没有成为热词,林炉生便离京返乡,将两家公益机构交给同事,自己的工作重心移到福建,由此创办了“福州市美和公益服务中心”。这是一个在福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的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美和取意“美而不言,和而不同”,源自中华文化经典,意在注重过程之美,注重专业性和互补性。
2015年年底,林炉生通过线上众筹募集了10万元,请来北京和厦门的建筑团队设计方案、考察测量。林炉生在北京的朋友、清华大学的建筑师贾莲娜夫妇常义务前来帮忙,但往返两地的成本太高,于是他们转而培养福建本土的青年建筑师。他们找到厦门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一面协助做村庄的规划设计,一面开展实践学习,有的学生还准备以陶淑楼为题写硕士论文。
“等我们把钱凑齐,把施工的材料运进村里,村民的态度就有了转变。他们意识到‘你不是来拍拍照就走,而是动真格的’。外地的志愿者大老远跑来,睡地板、干活、支教,对他们触动也很大。”林炉生说。村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组建微信群、捐款、施工。
确实,公益不仅仅是筹钱,更是唤醒人们内心“向上向善”的种子。
“其实筹款主要还是依靠外部力量,但村民的参与是最有价值的。”林炉生说,自己虽然是本村人,但要真正撬动村庄,必须培养一些本地的工作者。他很快就组成了两组本土的志愿者服务队,而且发挥了作用。
2016年6月,林炉生和他的团队一起完成了陶淑楼屋顶和墙面的修缮,这座土楼的使用寿命大约可以再延长50年。
“好厝边”计划是个开放性的项目
林炉生希望通过土楼的修缮和改造能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改变更多村庄的面貌。
土楼名气大,有吸引力,适合作为一个起点,希望以后能扩展到更多乡村古厝,从古民居的保护入手,带动乡村的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
土楼修缮只是“好厝边”计划的开始。除了建筑保护,计划还涉及乡村教育、环境保护和乡村生计等方面,他还在这里办了个“书院”。因为他发现村里面临的另一个紧迫问题是教育资源的缺失。
内龙村有300多户2000多口人,没有一所幼儿园,林炉生曾就读的内龙小学,过去有100多个孩子,现在仅剩一、二年级,10个人不到。类似状况在中国目前的乡村并不少见。林炉生想在陶淑楼里办书院,让村里的大人和孩子有一个接触文化的空间。
关于陶淑书院的设想,林炉生曾在北京的燕山学堂试验过。他在燕山脚下租用并改造了一个养鸡基地,为农民工子弟提供“自然教育”,开设木工课程,教授《诗经》《本草纲目》等。
修缮后的陶淑楼,房间改造成书院教室、画室、图书馆、青年旅社……
书院的师资目前还只能靠外援。比如,2016年暑假期间,林炉生尝试邀请澳门大学师生前来支教,效果很好,他的计划是书院建成后定期邀请各个领域的义工前来授课。
记者前往云霄采访时,刚好有一位台湾的老师正给村民们讲国学……
“志愿者可以是大学生、导演、画家、建筑师……请他们来这里住上一个月,在教书的同时也感受乡村风情。土楼提供的民宿服务会有一些收入,加上一些自由捐款,书院能有一些收入给志愿者作为生活补贴。”他说。
和修缮工程一样,林炉生认为挖掘本土资源才能让项目可持续发展。“农村人有一些技能,比如做木工、做手工、种果树……也许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书院的理念不以学历为评价标准,有才、有德、有技能的人就可以开课。”此外,他还计划引入线上学习课程,让村里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网络时代的便利。
公益创业:“上”的攀登与“善”的铺展
林炉生,这位“扶贫助困好青年”,给记者第一感觉还是更像一个创业者。事实也是如此,他就是一名社会公益创业者。
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在保证组织不偏离公益性的同时,借助一些商业手段来实现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让组织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从事公益服务。例如2006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奖,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公益创业热潮……
“向上向善”的“上”,是“上进”“强大”的意思,如果强大了,又能“善”,那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善”才能真正实现、落地。有善心,有理想,有情怀,还必须有能力,比如策划的能力,比如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如营销公关的能力……
采访林炉生时,他坦承正在思考本身的“造血功能”,也与记者交流一些项目设想。在他身上,不仅仅能看到“公益”,更能看到作为一个创业者的忙碌、兴奋,或许还有一点焦躁。
马云说过一句话:商业其实是最大公益。创业即做“上”的文章,公益则是做“善”的文章。
“好厝边”计划启动以后,林炉生又申请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公益管理硕士,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显然他是有备而来,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更多企业、机构建立联系,将陶淑楼的模式推广到更多村庄……
谈起乡村建设与公益创业,林炉生觉得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少管理人才。
做公益不同于大企业家做慈善,也不同于个体做志愿者,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
所有这些关乎发展的问题,都是“上”的问题。所谓发展,所谓“上”,所谓公益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其实,就是面对一个个困难,迎难而上的过程。
当年在刚成立“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这个公益组织时,林炉生给自己每月只发1000元的薪水。“我很多时候一个月只用150元。”在怎么帮助农民这件事情上他曾经也犯愁。他想过做农村经济的公益项目——帮着村里人卖板栗,林炉生带着团队成员去企业四处推销,跑去河北唐山和山东青岛,结果无功而返。他也搞过农村旅游公益项目,仍旧以失败告终……
像这类的困难、挫折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个世界不缺善良的人,缺的是经历挫折打击背叛之后仍然善良的人。
“善”引领“上”,善即上
福来福往,林炉生也是幸运的,2013年返乡做公益至今,一直得到各方的支持。最初,福建正荣基金会邀请他担任理事,这是很好的一个过渡。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益品牌——“美和公益”,得到了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民政局、支付宝公益、腾讯公益等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事业走上正轨。
他除了自己团队原创的项目外,也管理有关机构委托其运营执行的项目,如“大地之子”,该项目致力于挖掘有公心、有领导力的乡村带头人,并为之提供三年资金、村庄诊断等支持,进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此外,他还参与福州市基层妇女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计划公益项目“姐妹乡伴”等。同时他也为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等多家基金会做项目评估及顾问督导。
目前,林炉生工作的侧重点还是放在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建设上,例如“美好”社区营造等。在长期的工作中,林炉生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力模式:内力、外力、政府力。内力是当地居民自发的力量,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外界的社会组织、义工等力量成为外力,为内力提供引导和扶持。在此之上,党和政府搭建了解决问题、振兴乡村的平台,能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林炉生认为只有三力合一,才能真正振兴乡村。
林炉生曾告诉媒体:“为什么能做十几年公益?首先自己适合这件事;其次,这个行业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会有很大的可能性。”
2016年年底,林炉生与一样热衷公益的姑娘王筱昀举行了婚礼,婚后,王筱昀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慈善学博士……
每天早晚的打坐禅修是他的必修课。他把甘地打坐的一张画像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从2008年第一次读《甘地自传》开始,他就将甘地视为偶像,十多年来几次想要放弃事业、梦想,但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再次牵引回来。
那是一种什么力量?他想了一会儿又摇了摇头,“说不上来。大概那是我的梦想,将公益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它能让我快乐。”
这就是“善”的力量,带给他“上”的原动力,在记者看来,善即“上”。
淘货源是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下一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宽带货源信息门户网站,它以互联网方式向广大网店掌柜提供服装、饰品、箱包鞋帽、家居用品等网店代理货源信息。这些网站定位于专业的互动交流网站,以无限有线网络数字媒体为最终发展目标,致力于给广大的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最丰富精彩的货源信息内容、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1 长沙云倍鑫商贸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90248号 XML地图